珠宝匠原创,未经授权百盛证券,请勿转载~
如果我说,下图这个玻璃杯有2000多岁了,你会信么?
虽然看起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只玻璃杯,但其实人家的身份可是正儿八经的老古董——被从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古墓中挖出的水晶杯,带“国家编制”的那种。
战国·水晶杯,现藏于杭州博物馆
相比中华文明中绵延数千年的玉文化,以及曾风靡整个清王朝的翡翠,水晶的存在似乎显得格外低调。
许多不了解水晶的朋友还会将其误解为近现代的产物。
但千年前的盛唐,诗仙李白就曾在《题金陵王处士水亭》中写道:
\"水映金波白,山含碧玉秋。水晶帘外转,云母帐前浮。\"
温庭筠的《菩萨蛮》中亦有言:
\"水精帘里颇黎枕,暖香惹梦鸳鸯锦。\"
足以见得,水晶及其衍生物早在不知不觉中,已融入古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今天,J先生就带大家穿越时空,一睹千年前水晶的绝世风采!
水晶在古籍里也被称作 “水精”,这个名字乍一看去自带水汽朦胧之感,清凉十足(可太适合这个夏天了!)。
《异物志》说它 “清明如水,坚刚如玉”,恰如凝固的月光。
考古发现,最早的水晶饰品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,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水晶耳珰百盛证券,历经五千年仍莹润如新。
同期出土的玛瑙珠工艺也十分精湛,可见早在几千年前的凌家滩人便已克服了玛瑙和水晶高达7度的莫氏硬度,并成功将其塑造为想要的首饰造型。
战国时期(公元前475年—公元前221年)制作的水晶饰品就更显灵动。这一时期的水晶器物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中国古代首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其中的水晶多以无色透明水晶为主,还伴有紫水晶、茶晶的装饰。
硬度高、透明度好,加工难度大,却一点不耽误人们的爱美之心。
现今江苏北部和山东东南部,即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盛产水晶,以东海县为中心面积数千平方公里范围,至今仍有“东海水晶”的美称。
而水晶的盛产,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西周玉璜的地位。
作为从春秋时代崛起的中原霸主,齐人去掉了中原贵族组佩中必备的主题-玉璜,并创新了一种全新的装饰形式——即完全不用玉而全部以水晶、玛瑙代替组成的水晶佩组。
表面不似玉饰的“花里胡哨”,没有纹饰,线条简洁,只为充分展示水晶材质本身晶莹剔透的特性与高超技艺。
以下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水晶环,现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
乍一看还以为是佩戴在手上的指环。其实不然,春秋战国的水晶制品多用作信物和吉祥物。
但也可以像这组水晶玛瑙组佩一样,作为吊坠搭配,装饰组成一整套的饰佩,有压住衣角衣边之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襟。
两汉时依然继承了对水晶的喜爱,下面这条东汉的海蓝宝水晶珠饰更是美到没边!
堪称古水晶界的“网红款”,清新的配色放到今天都依旧很能打,要是不说,谁能看出来这是一条两千年的的“老祖宗”?
除配饰外,水晶制品的种类增多,多为小件水晶制品百盛证券,精致小巧。
刘非墓出土的水晶带钩便是由整块优质纯净的水晶雕刻而成,通体晶莹透亮,打磨光滑,让人爱不释手。
唐代是水晶饰品的黄金时代。诗人韦应物写过 “水精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”,虽咏的是水晶帘,却道尽了唐人对水晶通透之美的痴迷。
图源自网络
西安博物院珍藏的这条唐代水晶项链,便出自西安市雁塔区米氏夫人墓。
由92颗水晶珠、3颗蓝色玻璃珠、2颗紫水晶、2颗绿松石吊坠、4枚金扣巧妙编连而成,以其清透之姿诉说着千年前的华贵。
水晶质地纯净,虽历经千年时光,仍能在光线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,仿佛将盛唐的月光凝固其中。
到了宋代,虽然水晶珠的工艺和盛行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及战国,但流行的地域跨度却很广。
玉料的短缺使得人们升起寻找替代品的念头。而水晶、玛瑙也因其晶莹美丽的光泽而成为不二之选。
北宋水晶葫芦珠串
江西省博物馆藏的北宋水晶项链,项链上共有66颗水晶珠,还有一颗大珠。
虽然经过时间的磨损已经残缺不堪,但仍可以看到上面装饰着仙气飘飘的羽状纹,令人心向往之。
你见过的最完美的水晶珠串长什么样?
以下这条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的元代水晶珠串恐怕能给出标准答案:圆润剔透、无裂无絮,堪称水晶珠串中的精品了。
完美到什么程度?网友笑称,这串水晶珠串要是拿出来当古物卖,十个买家得有九个不信的!
由此可见元代的水晶项链,延续了同期水晶器物精雕细琢的风格。
图源自网络
以切割规整的水晶珠为主角,表面经精细打磨后光滑如镜,折射出的光线比唐代水晶更显锐利,仿佛将元代的硬朗气质注入了剔透的晶体之中。
时间辗转至清朝,因十八子手串和108念珠的盛行,各式各样的材质也被用于制作珠串,水晶自然也不例外。
北京故宫博院馆藏的这条白水晶+粉碧玺的十八子已经十分美貌了。
但台北故宫馆藏的这条也不遑多让,做工更为复杂的同时也更显高级。
你更喜欢哪一条呢?
还有108颗透明大水晶珠被四颗深色佛头珠分割的水晶朝珠,其中有三颗较小的深棕色水晶,第四颗佛头则与葫芦形佛头塔相连,并悬挂着黄色流苏。
这条朝珠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32,500 HKD的价格。
《延禧攻略》中的富察皇后也有一串水晶念珠,素指轻捻间,珠光流转,映着她温婉沉静的容颜,是“一片冰心在玉壶\"的澄明。足以窥见:即便到了清代,水晶仍是宫廷难得的珍品。
J先生说:从新石器时代的莹润耳珰,到战国古墓中惊世的水晶杯;从盛唐水晶帘下的蔷薇香,到元代完美无缺的珠串,再到清代手串与朝珠的雅致华贵 —— 这只看似普通的玻璃杯背后,藏着的是跨越五千年的时光对话。水晶以其 “清明如水,坚刚如玉” 的特质,沉默地见证着朝代更迭,却始终以通透之姿,映照着古人对美的执着与智慧。如今再看手中的水晶器物,或许你也会和千年前的古人一样,在那抹清透光泽里,读懂时光从未褪色的惊艳。
推荐阅读:
林黛玉同款!慈禧不离身!不起眼的抱头莲簪,凭啥征服大清时尚圈
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