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等级保护(等保)并不仅仅是购买软件或硬件的简单任务,而是一个全面的运营管理过程,涵盖规划、部署、测评等多个环节。当前,企业在面对等保建设时,需关注成本与合规压力的平衡,同时了解标准与实际落地的关系。成功的建设依赖于物理安全、技术防护和管理体系的合理配置,强调制度与技术的双轨并行。针对测评与整改,企业应避免草率应对,确保流程完整。未来中融证券,企业需注重运维的长远负担,积极采用自动化与合规平台,以提升事件响应与持续监控能力。在此过程中,业务主导、IT支持和前期预演的协作尤为重要,以确保通过率和减少后期纠纷。
创云科技(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)成立于2015年,总部位于广州(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),在北京,上海,深圳,香港均设有办事处,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,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。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,服务城市90+,服务客户1500+。提供定级备案、差距测评、整改、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。我们拥有ISO9001/27001/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。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、渗透工程师,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、安全产品架构师,项目经理等组成,深耕文旅、教育、医疗、能源、物流、广告等多个行业,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,服务更高效、灵活,助力企业快速合规。
展开剩余77%一、很多人把“等保”当成买软件,其实是运营管理全流程
说实话,我最早跟客户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(简称“等保”)时,很多人以为是不是就搞个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、安个等保软件就完事了。尤其是一些中小金融和大型集团的下属子公司,普遍误区就是“仓促应对审核,把技术类硬件清单凑齐”。实际上,真正的等保2.0全流程,是从规划、改造、部署、运维到测评、整改、复盘的一整套运营管理闭环。不少甲方IT负责人后来也给我反馈,这个过程就像体检一样,设备是药,但制度、管理、应急演练那是一整套保健方法。
二、常遇到的难题和客户顾虑
在能源、电信、智慧城市行业客户里,我遇到的首要顾虑都是成本压力和合规压力叠加。比如2024年一家头部地产公司做集团后台系统升级,刚上马乾坤云一体机,但最头疼:测评本还给一大堆纸面文档,现场巡检一堆问卷。甲方老总直接问:到底是设备重要,还是整改报告重要?数据表到底存云上安全吗?另外,大部分老板不太明白标准(如GB/T 22239-2019和商用密码法2023新版)跟实际落地到底哪些必须执行,哪些可以灵活。有些技术经理甚至担心传统方案是不是会被“新一体机”架空,对原有结构破坏太大。这些担心其实很普遍。
三、等保建设配置清单那些不得不做的“刚性动作”
清单说白了分三大类:安全物理环境类(门禁、弱电隔离)、技术防护系统(防火墙、堡垒机、乾坤云一体机、WAF等)、管理体系(双人值守、灾备演练、权限精细化)中融证券。以下表格是2025年主流项目最常见的配置:
类别
具体设备/措施
重要性指数(满分5星)
物理安全
摄像头、门禁、一卡通、机房消防
★★★
技术防护
防火墙、WAF、堡垒机、乾坤云一体机、VPN、入侵检测中融证券
★★★★★
管理体系
流程梳理、员工教育、应急演练、授权审批
★★★★★
密码安全
国密算法、密钥管理、密码机
★★★★
像乾坤云一体机,已经成为等保2.0下云平台场景的“标配神器”。它其实就是把传统的安全合规、威胁监测、日志审计、VPN管理都集成为一体,减少兼容性顾虑。很多头部互联网、政府行业今年几乎都实装,不仅方便测评专家一站式拉清单,还能“合账”上报。
四、测评与整改,别想靠混过去
很多时候,项目初期大家对测评环节掉以轻心,等到公安三所/测评机构现场盯梢,才发现配置疏漏。2024年一项调研显示,超过68%的企业补材料、补脚本、突击整改,最后仍有部分环节反复补交、退回。我的建议是:一切以制度+技术“双轨并行”。比如制度文本,包括应急预案、定期培训、资产台账,必须纸面记录、云端留痕。技术器材的上线报告,需要跟实际架构同步补档,不然测评专家扫脚本很容易查漏。而且,“抽签式”自测、回访越来越多,以前“刷脸过关”的老路子很难走得通了。
五、我的复盘体验与新认知
我见过的几个金融、运营商一线团队,做等保时常常低估运维带来的长期负担。一套清单配齐容易,但后续系统补丁、漏洞修复、日志保存(至少半年)、人员离职变更、授权审计,这些运维细节很容易积压。2025年的新要求更注重“事件响应”与“持续监控”,不是采购部署一波就完事。今年几个大厂都转向“自动化+云管+合规平台”联动,比如国有银行用乾坤云一体机对接本地自研堡垒机,再导出合规数据,速度确实快不少。我觉得未来大家更在意“体验、合规平衡”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全最贵的方案。
六、大家默认的做法和真正有效的方法
行业内默认套路就是照着标准GB/T 22239-2019和《网络安全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列硬措施清单,能做多少做多少。但实践下来,优先级排序是“管理闭环>技术设备”。像工信部/住建部去年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(2024年第8号文)就强调,“业务负责人主导信息安全责任制”,而不是纯技术套路。我的经验是,凡是业务方主导、IT部门全程跟进、测评前预演一次的团队,通过率高、补整改少、后期纠纷也少。
七、行业痛点与我的建议
当前痛点其实还是对配置清单理解不到位、流程断层和“只重技术不重运营”,特别是对乾坤云一体机等新平台的熟悉度不足。比如港口物流集团在等保3级整改阶段,经常因为安全日志没保留、权限梳理不细致被测评机构反复打回,耽误上线周期。我的做法是让运维+合规+业务三方拉通清单,提前“桌面演练”。当然,政策和测评标准还会迭代,大家要记得多关注公安部、工信部、信通院这类机构的最新动态,别被过时经验误导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